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生活休閒> 找回媒體的正能量 哈遠儀談改變的起點

生活休閒

字級

找回媒體的正能量 哈遠儀談改變的起點

【人間社記者 郭庭綺 台中報導】 2016-06-17
佛光山惠中寺2016未來與希望講座,6月16日晚間邀請中視主播哈遠儀,演講「改變的起點」,她從新聞工作的辛苦及訪問眾多名人中的體會,說明當人生的關卡來臨時,該如何有力量走下去。現場約1200位聽眾沉浸在知性又專業的分享中。

哈遠儀表示,自己生命改變的第一個起點,就是參加中天電視考試,展開記者採訪的生涯。由於大學念的是經濟,當記者後覺得能力有所不足,便進入台大新聞所進修。她提及,記者上班時間很長、也常有突發狀況,必須隨時挑戰新的任務,卻也因此有機會見證歷史及世界重要時刻。她強調,就記者的本份而言,即使新聞台樓下失火,也不能為了安全而全體撤退,反而要即時趕赴現場,提供觀眾最新報導,這就是新聞工作經常必須面臨的專業與挑戰。

由於新聞播報是現場直播,很可能會碰上新聞帶沒趕上、SNG斷訊、突然緊急事故、電腦系統當機、秒數算錯或導播操作出錯等突發狀況,身為主播必須在第一時間做出最恰當的反應,所以坐在主播台上的壓力很大。也因為科技的進步,主播還要熟悉3C產品的運用,這些都是很大的挑戰,現場她也分享了幾段NG的新聞畫面,讓大家看到當家主播也有出糗的時候。

哈遠儀指出,無論遇到任何特殊狀況,只要新聞在腦海中,就能從她的口中告訴大家。當職場從中天換到中視、從有線換到無線,每天需要播報新聞的時間減少許多,也因此可利用開會時間討論選擇哪些新聞,這樣的會議可以決定新聞的價值與重要性,媒體要有選擇權,必須先幫民眾篩選重要的新聞。

但隨著網路的興起,電視廣告量衰退,媒體不斷傳出裁員、新聞台易主等訊息;另一個衝擊則是網路新聞,從臉書就可以看新聞,電子報也取代紙本,於是民眾開始不聽廣播或看電視,只要透過臉書,所有的新聞都可以被看到。如此的改變,對新聞媒體產生3個問題:包括該不該將媒體內容放在網路上免費給讀者看?要不要向facebook靠攏?該做讀者「想看」還是讀者「應該看」的內容?

然而新聞媒體成敗關鍵是什麼?她提出一套獲利模式,有些價值不會隨著競爭激烈的年代而改變,就是新聞記者要有社會關懷、敏感度,報導一個大家都需要看到的新聞,才是社會該關注的議題。

秉持媒體的社會責任,哈遠儀開始主持新節目「改變的起點」,訪問了蕭敬騰、阿基師、任家萱、歐陽靖、呂捷等從逆境中突破、進而改變自己的名人,希望能在媒體競爭激烈的時代,幫社會找回正面力量。即使每天只用2分鐘來做正向的專題報導,仍希望社會能多一點對弱勢的關懷,而非聚焦光怪陸離、明星八卦的內容,保留空間做一些可以在觀眾心裡留下意義與價值的新聞。同時她也製作多個需要被關注的社會議題,希望凝聚共識引起迴響。當看到弱勢團體被關心或受訪者得到被改變的機會,就是對記者最溫暖的回饋,也是身為新聞記者最有榮耀感的時刻。

最後她強調,觀眾可以決定媒體的未來,到底要讓記者發揮職能,做新聞篩選、查證後再報導,還是只要免費快速的新聞?這是一個改變的起點,倘若能選擇支持新聞記者多往公益社會關懷的方向走,新聞媒體業的未來還是很有希望。
12345678910第1 / 32頁
追蹤我們